Project display

项目展示

湖北省小城镇振兴发展试点柴湖镇镇域规划

点赞(38)

荆门市柴湖镇作为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是湖北省扶贫开发的重点乡镇,为切实促进柴湖镇“四化同步”发展、推进移民区可持续发展,特开展规划编制工作。该规划已于20146月获荆门市人民政府批复,并获得2015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村镇规划类)三等奖。



1、规划背景

钟祥市柴湖镇是全国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区,是省定扶贫开发工作重点乡镇。推进大柴湖振兴发展,是省委、省政府根据区域协调发展、顺应群众期盼、践行群众路线做出的重要决策,对于深入落实湖北省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按照李鸿忠书记在柴湖现场办公会上的明确指示,为切实促进柴湖镇“四化同步”发展、推进移民区可持续发展,特开展本次规划工作。

2、规划构思

规划按照“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要求,立足生态文明的建设导向,根据产业、人口、空间协调发展的内生机制,提出柴湖镇域需要构建以农业现代化为支撑、以新型工业化为引爆的关联产业体系,全面促进人口的科学流动和规模集聚,并依据产业要求和土地经营模式合理进行城乡空间布局和设施配套,逐步打造出江汉平原上产城村互动、协调、一体化发展的建设典范。

3、规划内容

1)关联一体的产业发展路径

规划提出柴湖镇产业发展要以特色化差异发展的优势引导、多层级协调的圈层联动和升级提质的创新化发展为策略,逐步打造以花生、大蒜、蔬果花卉、药材畜禽养殖主导的特色农业;以农产品加工、农机制造、新型材料为主导的低碳工业;以农业科技创新、商贸服务、物流配送和休闲观光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在产业空间布局上,规划将镇区打造为工业制造和商贸服务核心,镇域北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科技农业,镇域南部大力发展大蒜种植、粮油生产、畜禽养殖为主导的规模高效农业,逐步形成“一核、双圈层、十板块”的产业格局。

2)有序流动的人口集聚路径

规划根据产业发展目标和地均产值指标,全面预测城乡就业岗位和产业引发人口,并通过系统分析人口转移趋势,明确城乡人口及用地规模;同时按照新型城镇化要求,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相关指引,科学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聚集,逐步促进“村民”向“市民”的转变。

3)功能互补的空间集约路径

规划着力打造“1513”的等级结构体系,即“1个新镇区”、“5个农村中心社区”和“13个农村一般社区”;通过特色引导、培育功能,打造综合型、农贸服务型、旅游农贸型、农业工贸型、休闲农业型和农业种植型六种职能类型。

规划对试点区城乡用地布局开展了全面部署。按照产城一体化的要求合理进行了城镇建设用地及各类设施的空间安排,提出土地指标和开发利用的相关路径和措施;同时结合城乡土地利用整体布局,对镇域六大管理片区在居民点调整、建设用地、主导产业、经营模式和农民搬迁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分区指引,确保规划能够得以顺利实施。

4)全域均等的设施配套路径

为提升柴湖镇作为钟祥南大门的交通集散基地的地位,在区域性对外交通方面,规划提升武荆高速公路连接线为一级公路,预留柴湖-石牌-荆门过江通道,与武荆高速、寺沙公路一起构筑联动周边的交通主骨架。在镇域内部交通方面,积极构建八条联系全域主要节点的二级公路,完善联系社区的三级公路网络,从而形成镇区-中心社区-一般社区之间45分钟交通联系圈,全面保障镇域范围内居民出行能力和效率。

规划结合平原城镇人口分布密度,按照“纵向分层,横向分类”的全域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弹性划定各类设施服务半径,确定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会福利、市场体系等各类社会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布局,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均等化、聚集化配置。同时依托现有市政设施基础,整合各类专项规划,对镇域范围内的各类基础设施提出了进行了合理布局和统筹安排。

5)特色彰显的生态维育路径

综合分析柴湖生态特质、人文环境与特色景观要素,结合产业类型,规划在镇域范围内依托汉江生态带,着力打造滨江休闲风貌区、大地农景风貌区、特色农田风貌区三大生态风貌区,营造五条生态水脉和多类型的生态景观节点,逐步将柴湖镇打造成为滨江生态镇、特色农景镇。

4、规划创新与特色

1)本次规划是落实湖北省“镇域、镇区、村庄”三层次新规划编制体系的首个试点,规划中全面落实了“全域规划、多规协调”的总体思路,为湖北省构建镇域规划编制方法和体系提供充分的实践探索。

2)本次规划创新性的将农业经营模式与村庄建设规模、布点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产城村”一体化发展思路,在国内首次探索了以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为引导的镇村体系空间布局方法。

3)本次规划是省内首个开展了非建设用地布局的小城镇规划,并通过全域控制导则的制订,探索了生态文明导向下的平原地区小城镇全域发展路径。

4)本次规划针对柴湖作为移民城镇的文化特征,提出了“豫风楚韵”的整体思路,系统性探索了移民城镇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下生活方式和文化传承的方法和路径。

5)本次规划从规划“下沉”角度出发,在总规层面从城乡宜居、产业转型、交通畅达、公服完善、设施提升、生态文化、土地整理等七各方面谋划了近期建设项目库,为规划实施提供了全方位的建设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