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ject display

项目展示

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

点赞(25)

规划背景

2011年以来,武汉、北京、广州等特大城市相继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内涝已成为中国城市集体面对的现代性难题。为破解内涝忧患,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和市水务局迅速响应,主动谋划,于2012年初在国内先行启动《武汉市中心城区排水防涝专项规划(2012-2030)》(以下简称《规划》)编制工作(早于住建部排水防涝专项规划编制大纲颁布约1年),并在全国特大城市中率先编制完成。《规划》是集多专业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规划,是支撑城镇化健康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性专项规划,规划面积达16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达750万人,其成果由现状评估,标准研究、新型雨水系统应用研究三大研究报告,一管网水力评估平台,一个防涝总体布局规划和两年决战、三年攻坚两个实施计划构成。《规划》在国内首推“排水防涝”概念,首次将传统排水扩展为排水防涝,克服了传统排水系统专注管涵等单一过程的短板,实现从单纯排水向综合防涝的重大转变。这一概念的转变为住建部肯定并采用,并在2013年6月发布通知要求各城市均要编制“城市排水(雨水)防涝规划”。

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排水防涝体系,从防灾的角度构建城市应对暴雨的工程和非工程体系。建立了源头径流控制、中途转输和超标径流引导三大体系,提出了用地竖向控制、径流控制、定点蓄水、深隧系统、湖泊调蓄、智能调度等六大措施,将武汉市目前的防涝水平从目前的5-10年一遇提高到规划的50-100年一遇水平。

《规划》同步完成具有武汉特色的地方标准《武汉市排水防涝系统规划设计标准》,该标准对内涝的评判、不同对象防涝目标的确定、规划设计参数选取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规定,目前已被多个城市或区域的排水防涝及相关规划所引用。

规划特色

《规划》引入雨洪管理数学模型,提高了规划的科学性和成果的可视性。通过应用GIS和DHI数学模型,客观全面的评估中心城区排水防涝水平,更加直观的判别城市不利地段和管渠薄弱环节,并建立动态的、可实时反映不同降雨条件下规划区的积水点分布、各积水点积水程度的综合评估平台,为后期的动态评估、内涝预警和建设计划安排提供了科学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