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titutional news

院内快讯

第十六届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实务论坛顺利召开,我院承办“韧性规划 碳治耕地”专题论坛

点赞(1)

2022年7月20~24日,第十六届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实务论坛在浙江杭州顺利召开。本届论坛共设立1场大会主旨报告和13个专题会场。我院参与承办“韧性规划 碳治耕地”专题论坛。我院副院长黄焕受邀参会作《“治水护田”一体化的韧性城市规划策略》报告。

本届论坛以“智慧国土 数字生态”为主题,聚焦规划和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和行业数字新生态构建,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吴志强,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陈军,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玲、北京大学城环学院二级教授林坚、华为计算产品线副总裁田华等14位专家学者做主旨报告。

我院受中国地质大学(武汉)邀请,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了“韧性规划 碳治耕地”专题论坛

此专题论坛邀请湖南省国土资源规划院副院长麻战洪,中国国土勘测规划院研究员、《中国土地科学》执行主编、编辑部主任王庆日主持会议;邀请湖北省规划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李红,武汉市规划研究院副院长黄焕,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亢德芝,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宋小青等八位专家,从“碳中和”牵引的韧性规划与耕地保护思维、技术方法、模式策略、案例实践、信息化解决方案以及共同富裕愿景等方面与大家展开交流。





黄焕副院长结合武汉市国土空间规划在耕地保护、水安全治理、智慧城市建设等方面的一些专题研究和实践,以《“治水护田”一体化的韧性城市规划策略》为题,就如何实现韧性城市规划做交流报告


 " 治 水 护 田 ”  报 告 内 容 回 看 


一、对韧性城市的理解和认识

《报告》认为,城市面临的主要风险挑战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一是自然或主要由自然原因引发的传统风险,如地震、洪涝灾害等;二是建设活动或因配套不足引发的工程风险,如危化品储运可能引发的安全事故;三是以保障人民健康为出发点的新型风险,如公共健康、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等事故。


二、武汉经验分享:武汉韧性城市面临的挑战与应对

(一)新形势下风险防范的新思考

准确认知把握城市风险,是做好韧性城市规划的前提。报告结合韧性城市的内涵、发展历程及主要特征,回顾武汉和国内外近年发生的一些事件,认为新形势下城市风险防范要点主要为两个方面:

一是水安全风险。98年洪水、郑州720雨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洪涝灾害不仅仅只威胁沿海沿江城市,内陆城市同样面临水安全风险的挑战。


二是粮食安全风险。新冠疫情的冲击下,我们不仅看到了公共卫生的风险,也看到了因为疫情导致的粮食危机,食物短缺、价格飙升、居民恐慌性抢购,这是值得警惕和深思的。


(二)武汉市“治水护田”一体化的韧性城市规划策略

《报告》从“建立城市总体安全观的韧性目标”“构建韧性的城市空间结构”“治水:构筑开放连续的水韧性体系”“护田:建立绿色高效的粮食韧性体系”“提升韧性智慧、及时响应的应急能力”等五个方面介绍了武汉韧性城市规划策略。

《报告》指出:“韧性城市”建设为应对城市危机、保障城市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并提出城市规划者应当以长远的、全局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发展。面对韧性城市的建设,从单纯的技术视角,转化为长期性、系统性、动态性的治理视角,立足国土空间规划的“底线思维”和全生命周期治理要求,从规划、建设、实施、监测、预警等各个方面,提升城市的空间治理能力,从而加强城市应对风险和韧性支撑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